失能險規劃,5個你絕對要知道的重點!

在現代社會,為了在意外或疾病導致的失能情況下,提供經濟上的支持與保障。失能險可以確保在你無法工作期間,仍有足夠的經濟來源,以維持生活品質。

失能險到底有多重要?

失能險可以提供一筆或定期的保險金,幫助你應對生活費用及醫療支出。對於家庭主力或單身者而言,失能險,是確保生活不因意外而陷入困境的重要保障。

人們通常會先想到的保險是醫療險,以為只要住院或手術費用不必自負,但事實上,醫療險的理賠金額相對較少,通常僅數萬到數十萬元。

想像一下,若因意外而失去手腳。這種情況下,不僅無法為家庭帶來收入,還可能演變成高達上百萬的經濟壓力,完全改變生活計畫。面對需要數百萬醫療費和生活費的情況,你的醫療險是否足夠呢?

規劃失能險,最重要的是?

失能後,家庭責任誰承擔?

1到6級的失能扶助金給付,是否都比照1級失能100%理賠

一旦開始理賠失能扶助金,「不管是生是死」,都會付好付滿(類似壽險)。

失能險保證給付的注意事項

以「保證給付」180 個月為例,保險公司一定會付好付滿 180 個月,如果這個人在第 81 個月身故了,就會把「剩下還沒領的 100 個月」折現一次理賠給受益人。

很多人覺得「保證給付好好喔!還沒領完的失能扶助金如果身故還能留給受益人耶」

修但幾勒!請冷靜!「有保證給付」的失能險保費理論上會比「沒有保證給付」的失能險貴。

身故要留多少錢給家人,其實應該獨立在「壽險」規劃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發生 1~6 級的失能狀態,如果在「醫師失能確診前」就身故,即使有保證給付也是拿不到錢的。

失能險要理賠,要注意啥?

有些失能狀況醫生可以立刻診斷(例如:缺一隻手、缺一隻腳),有些狀況則需要一段時間的評估。所以在條款中會看的一個名詞叫「失能確診日」,是指醫生開立失能診斷證明的日期。

拿到這個證明,就可以開始領取失能扶助金了嗎?

不一定喔,第一筆錢進到你帳戶的時間,可以分為以下兩類:

失能確診日,立刻開始理賠

若不幸發生 1-6 級的失能狀態,只要領取失能診斷證明,保險公司就會立刻開始理賠失能扶助金,這樣才不需要擔心失能初期的生活費用。

失能確診後「一段時間仍生存」

才開始理賠 (常見為 6 個月或 1 年後),這樣的理賠方式對,你不是件好消息,在拿到醫師的失能診斷證明,還要等 6 個月或 1 年才能開始領取失能扶助金。

失能險跟長照險差在哪?

(實際依保單條款為主)

失能險優於長照險

失能險的條款對你比較有利。

長照險算是理賠條件很嚴格的一種險種,需在下列六種狀態:不能自己「吃飯 / 穿衣 / 下床 / 行走 / 如廁 / 沐浴」中,六項有三項符合,才會理賠。

保險就是白紙黑字,你要符合這些無法自理的狀態長照險才會開始理賠,而且會每年檢查一次,如果你康復了,只剩其中兩項無法自理,那保險公司就不會繼續付錢了。

快速結論:優先規劃失能險

  • 失能險,表格列出來對應狀態,符合就會理賠。
  • 長照險,理賠條件較嚴格的險種。

因此在保險規劃的順序上,建議優先規劃失能險。

本文為理財好聲音-寫作陪伴計畫與郭孟鑫合作優化產出。

返回頂端